最近一项调查显示,理工类大学生择业时注重专业对口的仅占16%,专业性很强的财经类、外语类毕业生注重专业对口也只有30%和42%。这表明大学生在择业时,专业对口意识正逐步淡化。然而针对用人单位的一项调查却表明,90%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专业对口是挑选人才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专业对口的矛盾非常突出。
据了解,国有企业一直是吸纳理工类毕业生的“大户”,但近年来接收量连年下降,对理工类毕业生造成了一定的就业压力。记者在某大学物理系采访时了解到,该系电子材料专业15名应届生今年都有改行的意向。其中一位毕业生告诉记者,自己的专业比较冷门,市场需求量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只好牺牲专业。当问及放弃辛辛苦苦学了四年的专业是否可惜时,他认为,找工作要紧,总不能死守着专业而失业,先就业再择业,将来有机会,还可以“打回老家去”。
从市场的情况看,国有企业不太愿意接收改行的毕业生。记者在最近几场大型人才洽谈会上采访时发现,几乎所有的国有企业都把专业对口列为招聘要求之一。
某电视台现场招聘采编人员,面对潮水般涌来的各路人才,人事主管说:“我们先从专业上把关,不是影视、采编专业的一概不收。”
相比之下,跨国公司对大学毕业生的专业要求则宽松许多。宝洁公司、大华咨询、汇丰银行等跨国集团公司,在录用应届毕业生时,对专业都没有加以限制。这些跨国公司的人事经理们认为,除了一些特殊岗位,一般岗位直接运用课堂知识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再说即使是优秀的毕业生,四年中学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因此他们必须经过专业的岗位培训后,才可能胜任工作。对我们来说,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关键,至于专业是否对口并不重要。
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素质测评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文英研究员认为,大学生在就业时不应被专业捆住手脚。她谈道,很多学生进大学时对所学的专业其实并不了解,经过四年的学习,他们逐渐定型,对自己的特长有所了解,改行成为某些毕业生实现理想的途径之一。尽管这样会带来教学资源的某种浪费,但能使毕业生人尽其才,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应该看到,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毕竟有限;而且现代经济社会里,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也会越来越普遍,再用专业的界线来严格限制毕业生的就业,将会使用人单位选才的面越来越窄。因此,希望更多的用人单位能够改变以专业定人才的观念,转而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样不但能招到有用的人才,而且也将有利于改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